一、根据孤独与多动障碍的成因理论,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法,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,实现计算机辅助下的孤独与多动障碍干预。
二、适用人群:孤独症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、精神发育迟滞、唐氏综合征、脑瘫、情绪行为障碍、学习困难等具有沟通障碍的儿童。
三、系统特色:
1、系统评估范围广:收录了现今使用范围广的孤独障碍及多动障碍评估量表。
2、教育训练结构化:透过有组织、有系统地安排教学环境、材料和程序,让受训者从中学习。
3、结构化教学:结构化教学法强调透过有组织、有系统地安排教学环境、材料和程序,让受训者从中学习。由视觉结构、环境结构、常规、程序时间表和个人工作系统五项内容组成。
4、视听音乐:该模块利用视听渲染的调节原理,并根据音乐治疗以及多感官刺激原理进行设计,通过改变音乐的相关属性来调节受训者的相应神经兴奋性,利用虚拟的视觉画面刺激及双屏的视交叉设计,激发大脑皮层,诱导其进行联想、学习,从而调整受训者的情绪及状态,提高儿童的集中力,促进其学习,终达到认知、情绪自我调节等能力的提升。
5、情绪认知:具有表情认知和情绪体验两大训练项目。
6、社交行为:包括认识声音、生活自理、社交主题、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5大训练项目。
7、认识声音:某些孤独症儿童听觉发育异常,应尝试不同的声音,观察患儿的反应。提供各种类型的声音刺激,让其学会聆听。
8、生活自理:由行为学习、行为塑造和行为强化三部分组成。提供穿袜子、刷牙、洗手等多个训练主题,旨在培养受训者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,促进早期交往技能的形成。
9、社交主题:通过不同的主题,如礼貌用语、助人、讲礼貌、分享、分工合作、自信、关怀他人等主题训练。通过训练教予受训者在不同情景中恰当的行为,帮助行为障碍患儿加深对日常生活情景的认识,引导他们塑造良好行为和习惯,从而提高社交能力。